写在前面冗余信息(Redundancy)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通讯家兼工程师C.E.Shannon等人在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该理论认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干扰,为使信息接收方能收到准确而有效的信息,信息发送方往往在编码时利用信息重复和累加在原信息中加入比实际需要多的信息,这种“信号中与信息内容无关的因素”被称为冗余信息。

钱冠连认为:后面的单位与前面的单位相比,后面的单位如未提供任何新信息的话,这后面的整个单位都算是冗余信息。

适当冗余信息策路(冗余信息论)说话人释放适当的冗余信息,多说话或曰说超出需要量的话,也是一种语用策略。

这和所谓合作原则的量准则是分道扬镳的,却是机应自然之事,因为它符合目的一意图原则。

一、什么是语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信息论应用到语言文字领域,便提出「语言冗余性redundancy)的问题,“冗余度”或“多余度”这个概念是信息创世人申农(Shannon)首次提出来的。

“冗余信息与有效信息并存的现象称为语言具有冗余性”(徐盛桓,1984)。

比如,我们说一段话或写一段话,共需50个音节或字或单词,然后尽量去掉其中一部分字或单词,若抹掉了30个,剩下20个,根据剩下的20个字或单词可以把去掉的30个单词很准确地推断出来,那就说明那去掉的30个字或单词的信息都包含在剩下的20个之中了,换句话说,那30个字或单词所包含的信息是多余信息,或称冗余信息。

请看例子:(1)信息论应用到语(言)文(字)领域,(便)提出(了)语言冗余性(的问题)。

(2)年年(岁岁)如此。

例(1)的“便”“了”包含在“提出”之中,没有提供新信思,是结构上的强制手段;“言”对于“语”,“字”对于“文”,“的问题”对于“语言冗余性”,都没有提供新的信息。

(2)句里的“岁岁”对“年年"是重复累加,没提供新的信息。

“便”与“了”这类的冗余信息结构性的(因而是强制性的),“岁岁”这样的冗余信息是语义性的。

那么,什么是语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上面两例仅举了单个句子的冗余信息.,而在超句体、段落、篇章之中,冗余信息就更多。

后面的单位与前面的单位相比,后面的单位如未提供任何新信息的活,这后面的整个单位都算是冗余信息,本书称之为“单位相对冗余信息”,在讨论语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时,就要大量地碰到这种单位冗余信息。

语言具有冗余性,是一个客观事实。

有人计算出英文多余度在67%~80%。

一般认为,各种发达语言的多余度显著地超过50%(A.M.雅格洛姆、N.M雅格洛姆:《概率与信息》),如俄语,其多余度大大超过40%(尹斌庯,1984)。

可是能不能容忍冗余倍息,可容忍多少冗余信息,就涉及到人的强烈的主观态度,即说话或写作者的目的与意图了。

我们在本章第一节论过意图在语用学中的份量。

“可以说,话语是跟着意图走的。

语用策略也是跟着意图走的。

”有了说活人意图,是否容忍冗余信息,或者是否应当把多余信息当成负担的向题,才可能迎刃而解。

语言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是指语言使用人运用、控制语义性冗余信息时所掌握的分寸,释放适当的冗余信息,或者说掌握冗余信息的分寸,便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

初看这个定义,容忍度问题是个语义性质的问题。

可是,从语义上接受不接受这个冗余,却是由说话人的主观意图确定的,既然涉及说话人意图,那就是地道的语用性质。

另外,这个定义只说了控制语义性冗余信息而未提及结构性冗余信息,原因是后者带有强迫性质,如不说出两个分句的关联词语,分句之间的关系便不清楚。

有人说,英语是如此,汉语却未必。

汉语由于可以以心领神会来“意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不要关联词语,因而也可以将结构性冗余信息删除掉,如:你来(的时侯)我走(了)。

可以删成:你来,我走。

在语境充分的情况下,确可以如此删除。

而且事实上汉语口语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说法是可以接受的。

认真一想:恐怕不能这样绝对地在任何情况下都靠“意合”。

政论、科技文体中,说理、辩论(如法律场合)、会谈(如商贸场合)、宣告(如外交场合)、谈判(如军事场合、国际会议)等等言语事件或活动中,即使是语境充分了,使用关联词的“形合”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必须接受关联词语的强制,删除不得。

比如说,“你来,我走”两个分句关系不清楚,是承接关系如“你来了,我才走”,还是条件关系如“你来,我就能走”,还是递进关系如“你来了,我也走”,还是选择关系如“你来,倒不如我走”,还是转折关系如“你来,我偏偏走”,还是因果关系如“你来,故而我走”,还是假设关系如“如果你来,我就走”,还是让步关系如“就算你来,我也要走”,还是“你来,为的是我走”?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结构性冗余信息,无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容忍的。

那么,究竟人们对语义性冗余信息所持的不同态度,或不同的使用分寸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什么情况下,对冗余信息采删除态度,即容忍度为零;什么情况下,对冗余信息采取限制态度,即容度大于零,但其值还小;什么情况下,对冗余信息着意大加利用,即容忍度很大,但又不是无穷大?二、容忍度的三种情形第一,容忍度为零。

情况紧急,环境险恶。

如途中遇到危险,使用汉语的人只会喊“救命”或连续喊“救命”。

但在单句体内多用任何一个花哨词都是愚蠢可笑的。

这种单句体内的容忍度为零,超句体内容忍度很大(连续重复使用引起)的矛盾现象,下面还要专门讨论。

又比如说,进行紧急抢救开刀手术中的医生,命令护士拿工具时的用语也是不容忍冗余信息的。

讲究经济效益。

七个字能写完的电报,一般不会用八个字,除非你想多花钱。

类似情况,还有电视广告、广播广告等,凡一切按字数按时间付钱的信息传播手段,大都属此种情形。

但话又说回来,有时明知要多付钱,也要重复累加,以保证信息交流成功。

但首先考虑的还是删除冗余信息。

节时省力,讲究简便、明确。

中央电台报时用语,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1985年以前,在报时信号最后一响之后,说出“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1986年开始,终于对“刚才最后一响,是”采取了不容忍态度,将其删去,只报了“北京时间,零点整。

”试比较:BBC电台报时用语(在报时信号一响之后紧接着):Midmight,Greenwhichmeantime.中央电台这一变化是人们根据主观调整容忍度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

又如沿街叫卖小版用语“冰棍一毛俩!”(五十年代,北京),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广州街上兜客的中巴的售票員,反复地叫喊着:“火车站!”,他绝不会反复地叫喊“这车是开往火车站方向去的!”不要说后面的“方向去的”是冗余的,就是前面的“这车是开往”也是可以省略的。

又如两人心领神会的极简单的词语交换。

又如配合电视广播的声音在屏幕上出现的文字提示,都是极简单明了而不容忍冗余信息的,例子之一是,1996,03,04,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时,播音员在广播人民日报社论的同时,屏幕上出现了两排字:“揽世纪风云,谋兴国大计”,确无任何多余信息。

又如用途极广的简称、略缩语:外经部,对外文委等等。

企图一箭中的的警语、戒语:“天时、地利、人和”“慎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出世态度做入世学间”(熊十力):“家有黄金,外有戥秤”;“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为何如此明快凝练,毫不拖泥带水?因为它的目的就是给人一个“警”或“惊”或“醒”或“戒”的效果,语必锋利、精辟,才能凑效。

如果它与冗余话语并存,枝蔓旁节必夺其精警、削其锐利,何谈戒醒之效?其他情况,如为了保密,或不宜公开,使用的文字和语言也是极简单的,容不得冗余信息。

按考试要求的填空,也是要求对冗余信息的容忍度为零的。

小结:第一种情形,若不将容忍度控制为零,则将招致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失。

但是,有必要提请注意,完全不容忍冗余信息并不就等于一定是适当的。

如果容忍度为零但交际不成功,这个容忍度就不不是适当的。

第二,容忍度大于零,但其值还小。

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有求简求便的天性,但是,太简太省,又会产生遗漏,终而产生交际误差。

这里表现出人们交际的初衷——求成功。

这是由目的一意图原则决定的。

这就是说,目的一意图最终还是要统领策略。

为了求成功,就得容忍少量冗余话语。

正是求成功的意向使语言多余性获得了可用性。

“信息系统是由信源、信道和信宿构成的…信息在流通中实现。

”(陈忠,1984)成功的交际就要预先估计信息在信道上的损耗,于是故意多给信息。

明知是多余,但也要给。

这在哪些具体情况下产生呢?考虑到受话对象是有生理缺陷的人,如聋子,要多给信息,否则会产生误差。

技术的运用,如无线电台联络时的呼叫,它应该是容忍度为零的,这是指个一呼叫单句内不容许有多余信息而言。

但要联络成功,又需要多次重复,这重复的单句就是冗余的了。

这就出现一个矛盾:单句体内不容许多余信息(如上例中的“火车站),超句体内却容许多余信息(如下例中在括号之内的多个“火车站”)。

这种矛盾现象在“容忍度为零”的情况下会时时出現。

如中巴售票员兜客的喊叫声:“火车站,(火车站,火车站啊,火车站、火车站,火车站!……)”语言教学和某些小品文中,如笔试时的选择填空和听试中选择勾题,要多给选择项目,不然就等于公布了答案。

谜语中冗余信息多于必要信息,智力測验中冗余信息多于必要信息,是为造成疑念,转移注意力,以增加谜语或题目的难度。

考虑到受话人的知识水平不高,生理状况不佳,要多给信息,不然对方接受信息的系统反应不过来,如幼儿教师对幼儿、对反应迟钝的老人,对没有专长的人做学术报告,等等,就属于使用一定容忍度的例子。

考虑到礼仪、气氛,在公文体式中,在诸如写信、介绍、推荐、表扬、命令等等言语事件中,都要表现一定程度的容忍度。

这里有个颇有启发的言语事件:有一位普通中国公民向世界各国退休首脑写信提出要求,让他们每人写一句表示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精辟警语,以便将这些题词编辑成书。

现在,让我们假设以忍度为零的策略按如下样式写成:×××阁下:我请求您亲笔写一句您认为应该给世界的精辟语言,我将编辑出版。

×××这样写的最大长处是没有多余信息,简明扼要。

但这样的信寄出去,恐怕要石沉大海。

它注意了一个方面——不说废话,却忽视了更多的方面——礼貌、说清楚、让人可信。

须知,我们上面強调过,将冗余信息的容忍度控制为零,这并不就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

容忍度为零但违背目的,不能成功的策略,乃是不适当冗余信息的使用。

长春市的这位老人,是按如下面貌写成这封信的:×××阁下:衷心向您致以敬意。

请原谅一个异国公民贸然打扰您。

我是中国一退休老人,拟编一本《寄语世界》的书,请求各国离任的国家领导人,本着多年工作所积累的良知,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亲笔写上一句您认为应该给世界的精辟语言,并附签名照片寄来,我将用中、英和其他各种文字同时编辑出版。

您的语言将响彻世界,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

恳切希望我这一美好构想,能在您的支持下得以实现。

我深信不会使我失望的,预先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为有幸万里书信拜见,谨奉小照一枚,以保您得见寄信人的面貌。

祝您精神愉快、健康、长寿!×××这封信的成功在于它遵守了适当冗余信息策略,而不是仅仅将冗余信息容忍度控制为零。

此外,还遵守其他必要的多种策略。

多余的信息派了什么用场呢?用在实行礼貌、恭维策略上去了,用在叙述目的、过程、方法和结果方面去了。

常常看到一种现象,平时在台上、在银幕上能说会道的演员,一旦被电视记者随意采访(没事先准备)时说出来的话语,不仅前言不搭后语,表达不准确,毫无章法(就不要谈什么语法了),手足无措,而且废话颇多。

奇怪的是,观众和主持人还都并不在意。

道理很简单:既然是和熟人随使聊天,就不必那么正式,那么刻板,像板起脸孔似的,使人受不了。

表达特定的情绪。

如警告“你敢!你敢!”“严正申明!严正申明!!”学术论文,新闻报导中使用了较小的容忍度。

这种情况很值得注意。

说清一个道理(学术论文),讲清一个事件(新闻报导),讲究的是确实、简练。

罗嗦、冗长是论文、报导的大敌。

但为了避免错误或为了强调,也要多给一定的冗余信息,使用较小的容忍度。

小结:估计信息在信道上的损耗,就要容忍少量多余信息,不然交际就要失败,或者不成功。

这种情况下的冗余信息不是负担,反而是交际成功的輔助通道。

第三,容忍度很大。

对语言多余信息采取发展态度的最主要的场合是在文学作品里。

这个将在第六章“语用的体现关系”第二节“文学体现”里详细论及。

大量冗余信息用来制造言外之意。

有这样一问一答:问:您的作品有无改编成影視的?您想不想“触电”?张炜答:曾拍出过一两部,我未看。

无大的影响。

影视基本是外向的,它的形式与极内向的精微思维相冲突。

一般而言,影视比起文学,总因其过分的通俗性而显得粗糙。

再说影视艺术是众手合成,一个人的心灵是守不住它的。

我大概不会涉足影視。

《问答录精选》,山东友谊书社)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张炜说到“无大的影响”为止,简单而清楚,使用了容忍度为零的信息。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从“影视基本上是外向的”开始,直到“守不住它的”一段已完,还不见答案,作者这里使用了容忍度很大的信息,那隐含的意义已然:即使不说下面那一句正面回答的话,也很清楚地表白了“不触电”的态度。

这也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的使用,因为前面那一大段话暗示了“不会涉足影视”的理由。

结论语言的冗会有时是担,有些情形下,它不是负担。

经过适当的、恰如其分的处理,冗余信息还会有很大的用。

这便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

语言多余信息容忍度问题,就是说话人如何在主观上调整、利用多余信息的问题、人们对多余信息的态度是矛盾的:从交际的求简出发,要把容忍度降为零;从交际的求成功出发,要把容忍度升到某种程度。

求简与求成功之间,既有矛盾又有统一。

这便是所谓“适当”的含义。

  • 记载
xiao77 bbs 2023-05-28 19:20:20

写在前面冗余信息(Redundancy)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通讯家兼工程师C.E.Shannon等人在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该理论认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干扰,为使信息接收方能收到准确而有效的信息,信息发送方往往在编码时利用信息重复和累加在原信息中加入比实际需要多的信息,这种“信号中与信息内容无关的因素”被称为冗余信息。

钱冠连认为:后面的单位与前面的单位相比,后面的单位如未提供任何新信息的话,这后面的整个单位都算是冗余信息。

适当冗余信息策路(冗余信息论)说话人释放适当的冗余信息,多说话或曰说超出需要量的话,也是一种语用策略。

这和所谓合作原则的量准则是分道扬镳的,却是机应自然之事,因为它符合目的一意图原则。

一、什么是语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信息论应用到语言文字领域,便提出「语言冗余性redundancy)的问题,“冗余度”或“多余度”这个概念是信息创世人申农(Shannon)首次提出来的。

“冗余信息与有效信息并存的现象称为语言具有冗余性”(徐盛桓,1984)。

比如,我们说一段话或写一段话,共需50个音节或字或单词,然后尽量去掉其中一部分字或单词,若抹掉了30个,剩下20个,根据剩下的20个字或单词可以把去掉的30个单词很准确地推断出来,那就说明那去掉的30个字或单词的信息都包含在剩下的20个之中了,换句话说,那30个字或单词所包含的信息是多余信息,或称冗余信息。

请看例子:(1)信息论应用到语(言)文(字)领域,(便)提出(了)语言冗余性(的问题)。

(2)年年(岁岁)如此。

例(1)的“便”“了”包含在“提出”之中,没有提供新信思,是结构上的强制手段;“言”对于“语”,“字”对于“文”,“的问题”对于“语言冗余性”,都没有提供新的信息。

(2)句里的“岁岁”对“年年"是重复累加,没提供新的信息。

“便”与“了”这类的冗余信息结构性的(因而是强制性的),“岁岁”这样的冗余信息是语义性的。

那么,什么是语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上面两例仅举了单个句子的冗余信息.,而在超句体、段落、篇章之中,冗余信息就更多。

后面的单位与前面的单位相比,后面的单位如未提供任何新信息的活,这后面的整个单位都算是冗余信息,本书称之为“单位相对冗余信息”,在讨论语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时,就要大量地碰到这种单位冗余信息。

语言具有冗余性,是一个客观事实。

有人计算出英文多余度在67%~80%。

一般认为,各种发达语言的多余度显著地超过50%(A.M.雅格洛姆、N.M雅格洛姆:《概率与信息》),如俄语,其多余度大大超过40%(尹斌庯,1984)。

可是能不能容忍冗余倍息,可容忍多少冗余信息,就涉及到人的强烈的主观态度,即说话或写作者的目的与意图了。

我们在本章第一节论过意图在语用学中的份量。

“可以说,话语是跟着意图走的。

语用策略也是跟着意图走的。

”有了说活人意图,是否容忍冗余信息,或者是否应当把多余信息当成负担的向题,才可能迎刃而解。

语言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是指语言使用人运用、控制语义性冗余信息时所掌握的分寸,释放适当的冗余信息,或者说掌握冗余信息的分寸,便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

初看这个定义,容忍度问题是个语义性质的问题。

可是,从语义上接受不接受这个冗余,却是由说话人的主观意图确定的,既然涉及说话人意图,那就是地道的语用性质。

另外,这个定义只说了控制语义性冗余信息而未提及结构性冗余信息,原因是后者带有强迫性质,如不说出两个分句的关联词语,分句之间的关系便不清楚。

有人说,英语是如此,汉语却未必。

汉语由于可以以心领神会来“意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不要关联词语,因而也可以将结构性冗余信息删除掉,如:你来(的时侯)我走(了)。

可以删成:你来,我走。

在语境充分的情况下,确可以如此删除。

而且事实上汉语口语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说法是可以接受的。

认真一想:恐怕不能这样绝对地在任何情况下都靠“意合”。

政论、科技文体中,说理、辩论(如法律场合)、会谈(如商贸场合)、宣告(如外交场合)、谈判(如军事场合、国际会议)等等言语事件或活动中,即使是语境充分了,使用关联词的“形合”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必须接受关联词语的强制,删除不得。

比如说,“你来,我走”两个分句关系不清楚,是承接关系如“你来了,我才走”,还是条件关系如“你来,我就能走”,还是递进关系如“你来了,我也走”,还是选择关系如“你来,倒不如我走”,还是转折关系如“你来,我偏偏走”,还是因果关系如“你来,故而我走”,还是假设关系如“如果你来,我就走”,还是让步关系如“就算你来,我也要走”,还是“你来,为的是我走”?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结构性冗余信息,无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容忍的。

那么,究竟人们对语义性冗余信息所持的不同态度,或不同的使用分寸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什么情况下,对冗余信息采删除态度,即容忍度为零;什么情况下,对冗余信息采取限制态度,即容度大于零,但其值还小;什么情况下,对冗余信息着意大加利用,即容忍度很大,但又不是无穷大?二、容忍度的三种情形第一,容忍度为零。

情况紧急,环境险恶。

如途中遇到危险,使用汉语的人只会喊“救命”或连续喊“救命”。

但在单句体内多用任何一个花哨词都是愚蠢可笑的。

这种单句体内的容忍度为零,超句体内容忍度很大(连续重复使用引起)的矛盾现象,下面还要专门讨论。

又比如说,进行紧急抢救开刀手术中的医生,命令护士拿工具时的用语也是不容忍冗余信息的。

讲究经济效益。

七个字能写完的电报,一般不会用八个字,除非你想多花钱。

类似情况,还有电视广告、广播广告等,凡一切按字数按时间付钱的信息传播手段,大都属此种情形。

但话又说回来,有时明知要多付钱,也要重复累加,以保证信息交流成功。

但首先考虑的还是删除冗余信息。

节时省力,讲究简便、明确。

中央电台报时用语,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1985年以前,在报时信号最后一响之后,说出“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1986年开始,终于对“刚才最后一响,是”采取了不容忍态度,将其删去,只报了“北京时间,零点整。

”试比较:BBC电台报时用语(在报时信号一响之后紧接着):Midmight,Greenwhichmeantime.中央电台这一变化是人们根据主观调整容忍度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

又如沿街叫卖小版用语“冰棍一毛俩!”(五十年代,北京),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广州街上兜客的中巴的售票員,反复地叫喊着:“火车站!”,他绝不会反复地叫喊“这车是开往火车站方向去的!”不要说后面的“方向去的”是冗余的,就是前面的“这车是开往”也是可以省略的。

又如两人心领神会的极简单的词语交换。

又如配合电视广播的声音在屏幕上出现的文字提示,都是极简单明了而不容忍冗余信息的,例子之一是,1996,03,04,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时,播音员在广播人民日报社论的同时,屏幕上出现了两排字:“揽世纪风云,谋兴国大计”,确无任何多余信息。

又如用途极广的简称、略缩语:外经部,对外文委等等。

企图一箭中的的警语、戒语:“天时、地利、人和”“慎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出世态度做入世学间”(熊十力):“家有黄金,外有戥秤”;“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为何如此明快凝练,毫不拖泥带水?因为它的目的就是给人一个“警”或“惊”或“醒”或“戒”的效果,语必锋利、精辟,才能凑效。

如果它与冗余话语并存,枝蔓旁节必夺其精警、削其锐利,何谈戒醒之效?其他情况,如为了保密,或不宜公开,使用的文字和语言也是极简单的,容不得冗余信息。

按考试要求的填空,也是要求对冗余信息的容忍度为零的。

小结:第一种情形,若不将容忍度控制为零,则将招致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失。

但是,有必要提请注意,完全不容忍冗余信息并不就等于一定是适当的。

如果容忍度为零但交际不成功,这个容忍度就不不是适当的。

第二,容忍度大于零,但其值还小。

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有求简求便的天性,但是,太简太省,又会产生遗漏,终而产生交际误差。

这里表现出人们交际的初衷——求成功。

这是由目的一意图原则决定的。

这就是说,目的一意图最终还是要统领策略。

为了求成功,就得容忍少量冗余话语。

正是求成功的意向使语言多余性获得了可用性。

“信息系统是由信源、信道和信宿构成的…信息在流通中实现。

”(陈忠,1984)成功的交际就要预先估计信息在信道上的损耗,于是故意多给信息。

明知是多余,但也要给。

这在哪些具体情况下产生呢?考虑到受话对象是有生理缺陷的人,如聋子,要多给信息,否则会产生误差。

技术的运用,如无线电台联络时的呼叫,它应该是容忍度为零的,这是指个一呼叫单句内不容许有多余信息而言。

但要联络成功,又需要多次重复,这重复的单句就是冗余的了。

这就出现一个矛盾:单句体内不容许多余信息(如上例中的“火车站),超句体内却容许多余信息(如下例中在括号之内的多个“火车站”)。

这种矛盾现象在“容忍度为零”的情况下会时时出現。

如中巴售票员兜客的喊叫声:“火车站,(火车站,火车站啊,火车站、火车站,火车站!……)”语言教学和某些小品文中,如笔试时的选择填空和听试中选择勾题,要多给选择项目,不然就等于公布了答案。

谜语中冗余信息多于必要信息,智力測验中冗余信息多于必要信息,是为造成疑念,转移注意力,以增加谜语或题目的难度。

考虑到受话人的知识水平不高,生理状况不佳,要多给信息,不然对方接受信息的系统反应不过来,如幼儿教师对幼儿、对反应迟钝的老人,对没有专长的人做学术报告,等等,就属于使用一定容忍度的例子。

考虑到礼仪、气氛,在公文体式中,在诸如写信、介绍、推荐、表扬、命令等等言语事件中,都要表现一定程度的容忍度。

这里有个颇有启发的言语事件:有一位普通中国公民向世界各国退休首脑写信提出要求,让他们每人写一句表示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精辟警语,以便将这些题词编辑成书。

现在,让我们假设以忍度为零的策略按如下样式写成:×××阁下:我请求您亲笔写一句您认为应该给世界的精辟语言,我将编辑出版。

×××这样写的最大长处是没有多余信息,简明扼要。

但这样的信寄出去,恐怕要石沉大海。

它注意了一个方面——不说废话,却忽视了更多的方面——礼貌、说清楚、让人可信。

须知,我们上面強调过,将冗余信息的容忍度控制为零,这并不就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

容忍度为零但违背目的,不能成功的策略,乃是不适当冗余信息的使用。

长春市的这位老人,是按如下面貌写成这封信的:×××阁下:衷心向您致以敬意。

请原谅一个异国公民贸然打扰您。

我是中国一退休老人,拟编一本《寄语世界》的书,请求各国离任的国家领导人,本着多年工作所积累的良知,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亲笔写上一句您认为应该给世界的精辟语言,并附签名照片寄来,我将用中、英和其他各种文字同时编辑出版。

您的语言将响彻世界,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

恳切希望我这一美好构想,能在您的支持下得以实现。

我深信不会使我失望的,预先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为有幸万里书信拜见,谨奉小照一枚,以保您得见寄信人的面貌。

祝您精神愉快、健康、长寿!×××这封信的成功在于它遵守了适当冗余信息策略,而不是仅仅将冗余信息容忍度控制为零。

此外,还遵守其他必要的多种策略。

多余的信息派了什么用场呢?用在实行礼貌、恭维策略上去了,用在叙述目的、过程、方法和结果方面去了。

常常看到一种现象,平时在台上、在银幕上能说会道的演员,一旦被电视记者随意采访(没事先准备)时说出来的话语,不仅前言不搭后语,表达不准确,毫无章法(就不要谈什么语法了),手足无措,而且废话颇多。

奇怪的是,观众和主持人还都并不在意。

道理很简单:既然是和熟人随使聊天,就不必那么正式,那么刻板,像板起脸孔似的,使人受不了。

表达特定的情绪。

如警告“你敢!你敢!”“严正申明!严正申明!!”学术论文,新闻报导中使用了较小的容忍度。

这种情况很值得注意。

说清一个道理(学术论文),讲清一个事件(新闻报导),讲究的是确实、简练。

罗嗦、冗长是论文、报导的大敌。

但为了避免错误或为了强调,也要多给一定的冗余信息,使用较小的容忍度。

小结:估计信息在信道上的损耗,就要容忍少量多余信息,不然交际就要失败,或者不成功。

这种情况下的冗余信息不是负担,反而是交际成功的輔助通道。

第三,容忍度很大。

对语言多余信息采取发展态度的最主要的场合是在文学作品里。

这个将在第六章“语用的体现关系”第二节“文学体现”里详细论及。

大量冗余信息用来制造言外之意。

有这样一问一答:问:您的作品有无改编成影視的?您想不想“触电”?张炜答:曾拍出过一两部,我未看。

无大的影响。

影视基本是外向的,它的形式与极内向的精微思维相冲突。

一般而言,影视比起文学,总因其过分的通俗性而显得粗糙。

再说影视艺术是众手合成,一个人的心灵是守不住它的。

我大概不会涉足影視。

《问答录精选》,山东友谊书社)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张炜说到“无大的影响”为止,简单而清楚,使用了容忍度为零的信息。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从“影视基本上是外向的”开始,直到“守不住它的”一段已完,还不见答案,作者这里使用了容忍度很大的信息,那隐含的意义已然:即使不说下面那一句正面回答的话,也很清楚地表白了“不触电”的态度。

这也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的使用,因为前面那一大段话暗示了“不会涉足影视”的理由。

结论语言的冗会有时是担,有些情形下,它不是负担。

经过适当的、恰如其分的处理,冗余信息还会有很大的用。

这便是适当冗余信息策略。

语言多余信息容忍度问题,就是说话人如何在主观上调整、利用多余信息的问题、人们对多余信息的态度是矛盾的:从交际的求简出发,要把容忍度降为零;从交际的求成功出发,要把容忍度升到某种程度。

求简与求成功之间,既有矛盾又有统一。

这便是所谓“适当”的含义。

      <legend date-time="XEkwHv0ds"></legend><legend dropzone="lYbUtXTR"></legend>
      <dfn id="7W2AHwD4Tc6qyH"></dfn>
      <tt id="rFNdQReBtwYG2O"></tt>

      xiao77 bbs《xiao77 bbs》由来

      编辑
      1.xiao77 bbs“你抓着我兄弟的脖子,问我是不是要跟你对着干,伱不觉得你有点...
             2.当夏天的身体穿过了十一长老的身体时,他的双爪直接抓住了十一长老的双肩。
             3.“你是要杀我的人吗?”一道冰冷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边。
             4.“糟了,这么强的仙之力,她们肯定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她们的身体会强行进行吸收的,这样的话,他们会飞升的。
             5.消失了!!一切发生的太快了,所以人都没来得及反应。

      xiao77 bbs《xiao77 bbs》起源

      <tt id="vthdDJyK6MQl"></tt>
      <b dropzone="GSfeuqkzy9xsI"><sub id="BI2TM6KkQA1"></sub></b>
      <b dropzone="5M62LiEc"></b>
          <style draggable="Rfmc8sWo"></style>
          1.xiao77 bbs表演一个可爱的糖豆人,在赛场上跑酷冒险,有很多有趣的装置。
                 2.房间也会有很多陷阱将会影响玩家们的脚步,触碰不同的陷阱会让对手发现你的位置。
                 3.操作的方式并不困难,虽然技能组成很丰富,不过并不需要同时进行使用,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技能。
                 4.所有的战斗都触动着每一个玩家的心灵,在克服了许多困难之后,可以转化为新的生命;
                 5.所有的装备都可以进行交易,为玩家提供了非常公平的交易系统。
                 6.玩家可以自由快乐的体验无限仙侠之路,探索和发现许多机会和玄幻主题的自由。
          参考资料